js66666金沙安全下载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子风采 > 正文

以代码为炬,在智能疆域点亮生活之光—— 记js66666金沙安全下载青春榜样2022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刘永康

发布时间:2025-10-24 16:18:32浏览数:  [ 返回]

刘永康,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22 级人工智能专业(2026 届本科)学生。本科阶段学业与综测成绩蝉联全系第一,在校期间深耕科研与创新实践,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期刊论文 1 篇,还参与 “5G AIoT 教学辅助平台”“校园智能门禁管控系统” 研发, 在学科竞赛中,他斩获国家级奖项 5 项、省级奖项 8 项;个人荣膺国家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宸鸿优秀学生奖学金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共10项。

  1. 第一束光:破 暗夜之困,让门禁成为校园安全的 智能哨兵

    厦门理工学院嵌入式暨智能互联实验室的深夜,总有一束屏幕光映着伏案的身影。刘永康指尖在键盘上敲出的代码节奏,与桌上开发板的指示灯明暗交错,构成属于人工智能探索者的独特旋律。从初入专业时因算法逻辑卡壳而反复修改的代码页,到如今带着两项全国赛事二等奖、国家奖学金,还能指导学弟学妹站上国家级领奖台的 科创先锋,他坚信:那些黑暗笼罩的,终将向阳而生

    2022 年初的校园疫情防控中,无接触、高效率的门禁管理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刚接触计算机视觉课程的刘永康,看着作业本上老师标注的 图像特征提取偏差,却主动请缨担任 校园智能门禁管控系统项目负责人 —— 他想让课堂上学的人脸识别、测温技术,真正变成守护师生健康的 硬屏障

    系统白天人脸识别准确率超 95%,可夜间光照不足让识别率骤降至 78%,成了 “安全漏洞”。刘永康带领攻关小组把实验室变成 “光影模拟场”,用遮光布搭建 12 种光照场景,连续三周夜以继日测试数据、调参数。一次观察红外测温仪时,他突发灵感:“用多光谱‘联手’!”

    团队创新性提出 “多光谱融合技术”,将红外摄像头的热成像轮廓与可见光摄像头的面部细节深度叠加。第 47 次调试后,夜间人脸识别准确率跃至 99.2%,口罩检测率稳定在 98% 以上。该成果不仅落地校园,更获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二等奖。赛后,刘永康又尝试将算法移植到无人机,探索校园夜间巡检、应急安防,让 “暗夜之眼” 延伸更广。

  2. 第二束光:破 单眼之限,让摄像头成为课堂教学的 智能助手

    技术探索从不止步。2023 年,刘永康加入 “5G AIoT 教学辅助平台开发团队,目标是用单摄像头实时识别学生迟到、早退、睡觉、举手等行为 —— 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却藏着工科生的硬核挑战:单视角易受遮挡,有限算力难支撑复杂分析,尤其是 趴桌睡觉,书本、手臂的遮挡常让识别 失灵

    不能让遮挡挡住智能教育的路。刘永康和团队把突破口放在深度学习技术上。他们以 YOLOv7 算法为基础,构建出 时空融合检测模型:不仅能捕捉学生的瞬间姿态,更能追踪动作在时间轴上的连续轨迹 —— 比如 趴桌不是一瞬间的动作,而是头部、肩部持续向下的过程,模型通过分析轨迹,让单摄像头拥有了接近多镜头的识别能力。

    睡觉识别仍是硬骨头。面对遮挡导致的样本不足,刘永康提出一个大胆方案: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技术,人工合成超万张包含不同头部姿态、遮挡情形的 睡觉样本!他还引入 3D 骨骼点预测技术,从骨骼结构层面判断人体姿态,彻底解决 被书本挡住就认不出的难题。在周燕茹、黄韬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近百次模型训练与调优,系统对 睡觉行为的识别准确率最终达到 97.3%

    这项成果再次拿下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二等奖,更被竞赛组委会和多家企业列为 智能教育落地的典型案例。当模拟课堂里,屏幕上精准跳出标注 睡觉学生的红色框线时,刘永康明白:这束 智能之光,已经照进了教学数字化的新领域。

  3. 第三束光:聚 团队之火,让科创薪火成为延续光芒的 火种

    人工智能从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就像算法需要多模块协同,团队协作才是突破的关键。“5G AIoT 教学辅助平台项目中,主攻软件算法的刘永康,每天都会花 2 小时和硬件组一起调试摄像头部署角度 —— 他知道,再优的算法,也需要稳定的硬件支撑;他还和界面设计组反复沟通,把 教师操作便捷性放在首位,让技术不仅 好用,更 易用

    当个人成长的光芒逐渐明亮,刘永康更想着 把光传给更多人。作为实验室学生负责人,他牵头组织了 20 余批次纳新宣讲、竞赛答疑会和实验室开放日:面对低年级同学 算法怎么调的疑问,他拿出自己写满批注的代码笔记;备战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时,他把总结的 算法调试三步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学弟学妹,还连续两周每晚留在实验室,陪着他们调试传感器融合算法。

    当学弟学妹捧回全国一等奖,刘永康比自己获奖更满足。2024 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现场,他与团队举院旗定格荣耀 —— 旗帜上,不仅有两次全国二等奖,更有 “老带新” 的传承微光。

  4. 向光而行:让智能之光照向更辽阔的疆域

    如今站在毕业与深造路口,刘永康将目光投向自动驾驶算法优化、工业物联网智能决策。实验室里,他曾调试的门禁模块、教学平台开发板,仍为新科创者提供参考;泛黄代码笔记上 “那些黑暗笼罩的,终将向阳而生” 的字迹,是他的信念。

    大学时光里,国家奖学金、两次全国二等奖是肯定,但更珍贵的是技术落地瞬间:深夜精准识别的门禁、课堂 “智能眼”,这些 “服务生活的硬科技”,是他作为工科生的骄傲。

    “‘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魂已刻进代码里。” 未来,刘永康将继续以代码为炬,在人工智能星河中乘风破浪,让更多实验室里的智能之光,照进生活每一个需要的角落,书写中国工科生的担当。

    部分获奖证书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