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过后总会迎来春暖花开。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师生积极响应学校“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号召,同心战“疫”,用实际行动守住师生健康线,静待春归。
快速响应,共筑疫情防线。学院党委深刻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先后召开党委会、全院教职工大会、全院学生大会专题研究和布置疫情防控工作,明确疫情防控要求,严格落实学校闭环管理以及封闭式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严查细查并坚决消除各类风险隐患,织密织牢校园疫情防控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主动担当,党政同部署。院长徐敏带队巡查实验和办公场所、学生自修室,查看防疫物资配备情况,统筹安排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周密部署做到疫情防控和日常工作“两推进”、“两不误”。学院党委书记黄小芳多次走访学生宿舍,了解不同学生群体诉求,掌握学生线上上课情况,解决特殊学生困难,鼓励同学们调整心态、坚定信念,共同构筑疫情防线;副院长赵晶和郑雪钦根据学校部署,第一时间迅速调整研究生和本科生线上教学、企业实践、毕业实习、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安排及中期考核、学生学业困难帮扶,科研教学实验室和研究生自修室管理等工作方案,落细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培养等工作,力争以最优方案为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学院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

党委会领导班子听取学校部署研究防控工作方案

黄小芳书记走访学生宿舍
明责于心,辅导员主动先行。疫情形势下学生工作压力大、强度高、节奏紧,学院辅导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迅速行动、身体力行、下沉一线,用担当、速度、温度,协力构筑校园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辅导员邓伟琼先集体后个人,虽然父亲罹患重病,但为避免跨市流动被居家隔离而影响工作,她每天坚守岗位,冲锋一线,只是通过电话视频问候老人,一想到不能床前尽孝就潸然泪下、深感愧疚;辅导员葛睿舍小家顾大家,妻子3月中旬一生产,他马上把妻子送回老家,仅仅照顾了一周就马不停蹄返回厦门,生怕疫情形势变化影响进校耽误学生工作,并在居家观测期间通过网络和学生加强沟通联系,居家期满当天就提出进校工作的申请;辅导员徐静娴虽然已转岗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面临着上课科研等压力,但由于学院辅导员严重缺员,她主动要求在新辅导员到位前继续协助学院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克服家中老人生病、孩子无人照顾等困难,精心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及时处置学生事件,确保学生安全无虞;辅导员苏雅菲克服兼任社区辅导员双重岗位以及妊娠反应严重等问题,针对研究生群体类型复杂、年级跨度大、校内外分散等情况,每日做好精准摸排、思想引领、心理疏导等工作;辅导员马丹莹同样也是身兼社区辅导员和学院辅导员两个岗位职责,她主动值班值守,关心关爱新生,啃“硬骨头”,拿“硬任务”,高效完成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年轻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

辅导员邓伟琼和马丹莹给隔离学生宿舍送去热水

辅导员葛睿开展学生摸排
主动担当,党员骨干示范引领。课堂上,教师是教授;疫情下,教师是红衣志愿者。党员陈丽安是学院资历最深的教授之一,她主动请缨承担食堂志愿者服务工作,看到老师忙碌的身影,同学们都深受感动,默默检查口罩是不是佩戴规范,主动排队取餐。等同学们吃罢午饭陈老师才吃上第一口不那么温热的饭,忙完志愿者工作,她又留下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指导学术论文,一直到深夜才回家。和陈丽安老师一样,党员林智勇、周嘉星、田洪、林隽、张达敏等老师都积极投身到校园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学院各系、实验中心负责人和科级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值守,严阵以待处理各类突发状况。“疫”路无畏,彰显师者担当,疫情大考面前,学院教职工在看得到的、看不到的角落里,默默地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陈丽安教授在食堂做志愿服务

教师党员志愿者在食堂维持用餐秩序
微光成炬,助力社区战疫行动。抗击疫情你我同在,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同安辖区内有大量的工厂,外来人口众多,漳泉两地旅居史人员的排查和建档使得人手短缺的社区工作压力巨大。看到社区工作人员采取打印纸质表格,手工建档的方式,党员曾建斌老师主动为社区设计了在线调查问卷,协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所有相关人员的资料;他还积极参与到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为医护人员分发物资,做好数据录入的工作,从早晨8点开始一干就是4个小时,体现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傅恺宁老师刚入职不久,就响应学校号召,走进集美区杏林文体中心,当起核酸检测点的志愿者,维护现场秩序,配合医护人员对居民全覆盖、零遗漏的核酸检测工作。他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志愿服务是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我愿意践行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影响带动我的学生们一起加入。”

教师党员曾建斌在社区做疫情防控


教师党员志愿者服务社区疫情防控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同心抗疫。在这场校园防控疫情保卫战中,学院广泛动员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学生骨干等,组成志愿队,协助辅导员开展网格化管理和晚点名工作;有序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关注同学们心理健康状态;为居家观测和隔离学生送去一日三餐和新鲜水果;提醒进入食堂和公共场所的师生们佩戴口罩……等等。志愿者李琪说道:“监督每位进入食堂的同学戴口罩,是我能为疫情防控贡献的一份志愿力量。虽然站的时间久了会有些累,但比起在前线战斗的医护人员来说微不足道。”李曼宁同学谈到:“我曾幻想的大学生活,是海浪拍击沙滩的交响乐曲,是校园听书赏花。但突如其来疫情打碎了幻想,但我做了更有意义的事是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学校的抗疫工作。”校园封闭式管理期间,学院21级智能电网班长唐实松以及李志鹏、谭思睿等三位学生发挥学生骨干作用,及时发现、上报并协助其它学院和社区处理了一起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事件,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学生志愿者在食堂维持用餐秩序
当前,国内疫情依然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交织叠加态势,校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春天已然到来,在接下来的闭环管理中,学院班子和全体师生将继续全心用情投入,平静蕴蓄力量,用爱心、责任和担当始终让校园温暖有光、平安静好,守护好校园美好的春天。